现代商业银行
主办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8-1232
国内刊号:22-1271/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822 人次
 
    本刊论文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研究

摘要:本文以风险管理效率为研究对象,借鉴金融危机和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协调平衡着手,对提高管理效率的思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风险管理水平反映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而风险管理效率则体现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积极、合理、高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将承担的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的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盈利。而这正是在市场竞争中一家商业银行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风险管理效率 组织架构设计 风险管理工具 原则和底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尽管伴随着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竞争局面日趋激烈,但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总量膨胀和市场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并非实质上的最大难题。而恰恰由于在快速的业务发展中,发展速度与管理能力的脱节、功利主义下的浮躁与逐利冲动相互交织等因素影响,风险管理会成为快速发展中的真正障碍。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但能否充分利用我们侥幸逃过一劫的优势,保持当前中国银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是尤其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内容
  风险是一个宽泛且常用的术语,通常定义为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实现盈利的根本手段。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显著增强,不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金融灾难事件,还是自2007年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均警示着加强风险管理、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承担和有效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和承担客户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参与者用来转嫁风险的主要平台。商业银行吸收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主要来自于其更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利用分散或对冲等方法对从他方承担过来的风险进和管理。如以理财方式为大众客户提供服务,以私人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业务,以做市商方式为外汇交易和衍生品交易提供服务,以资产证券化化、信用衍生品等产品创新来对风险进行有效转移。
  (二)风险管理优化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正是风险管理的出现及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变了商业银行从传统的片面追求规模扩大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匹配的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分散的风险管理模式向集中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未来的客观预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主动地、动态地管理风险,最终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平衡。
  (三)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了依据
  通过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和计量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成本和风险水平,并据此制定价格。同时,还可以采用风险管理技术进行动态管理,调整资产、负债组合,发现并拓展新型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的逐步推广正是基于风险定价基础上的业务创新。
  (四)风险管理水平是实现经营环境优化的重要基础
  分析历次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金融监管不到位是危机发生的重要根源已成为各界的共识,加强监管的呼声强烈。因此,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在有效降低各类风险损害的同时,也可减少附加的外部监管要求,降低法律、合规和监管成本,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是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有效手段。
  二、风险管理效率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现代商业银行生存的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是一个由若干小的风险因素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的渐进过程,类似中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体量庞大、层级众多,反应、反馈、处置过程较长,因此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确保风险信息及时分析,未雨绸缪,有效反应,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风险管理水平是一家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反映
  承担和有效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的基本职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风险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损失范围和程度等进行识别、计量、分析和控制,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管理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水平就代表了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
  (二)现代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风险管理效率的竞争
  一家追求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商业银行,其战略目标必然是要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有效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切实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只有高效率的风险管理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识别、计量、控制风险,展现优于竞争对手的管理能力。
  (三)风险管理效率体现为最优风险管理方案的选择
  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对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业务经营的效率,业务经营的效率又反过来体现风险管理的效率。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就要求风险管理效率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来创造自身的独特的竞争能力,以实现最好的经营业绩。
  三、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的措施研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决定着风险管理效率的高低,管理效率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组织过程,涉及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的再造、管理创新、机制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文化形成等多方面,只有将诸多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
  (一)完善独立和专业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风险管理效率提高的前提
  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体制背景。随着金融体系变革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和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2006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一系列风险计量规范标准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纵观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和金融实践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经历了从资产风险管理模式、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及至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逐渐向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在全面风险管理构建的过程中,独立性和专业性是风险管理体系的两个主要特征。实践表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与业务条线保持必要的距离,实现必要的制衡。独立性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监督与被监督、约束与被约束,而是通过职责的相对分离实现风险判断的客观性和充分的自主权;专业性是风险管理的价值体现,更主要的是通过高度的专业化工作,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与其他业务活动配合、衔接和风险防范,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
  “业务流程是企业实现客户效用的手段”,风险管理贯穿了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难以与经营活动割舍,基本要求是整个银行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岗位行为,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流程之内的活动按规定严格执行。流程优先的两个关键:第一是行为细分,通过一个总体框架的设计,在这个框架下确定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将这些任务细分,确定具体的执行者、执行标准、时间要求和操作;第二是协同作业,通过整体目标的设定使流程中每一个岗位人员均能实现链条上的协作。在流程中,管理者的理念只能按程序融入流程,而不能高于流程。从表面上看,影响银行业务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流程的长短,而从实质上分析,流程的长短归根到底是由风险管理效率决定的。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中也可以发现,在流程约束的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故事,制度的约束往往是用巨额代价和惨痛教训换来的。

  (三)风险管理效率依赖于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方法
  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管理思想,这具有其积极意义。但对于业务快速发展、产品日益丰富的现代商业银行,仅靠人的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引进、运用并研发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实现风险管理效率提升的基础和保障。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劳动资料或生产工具上,工具(包括技术和方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一方面依托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对各类风险敞口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管控;另一方面,通过现代风险管理工具,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平台,通过经济资本计量等先进风险管理工具,将不同特质、不可统计的各类风险,转为标准统一、可比较、可汇总的形态,最终得出标准的结果,而且也使前中后台有了共同的风险表述语言。借助风险识别、定价、计量和缓释等工具,可以实现有条件地主动选择并承担风险,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使得风险管理不再是经营的附庸,而成为价值创造的手段。
  (四)不断创新是实现风险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
  经济全球化正深刻地改变着全球银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快创新,尤其是风险管理的创新。由于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业务日趋多样化,必须要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技术、方法等不断创新以紧跟业务发展,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业务创新过程中,要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应用,可以充分发挥运用信息系统先进的计量分析功能,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决策依据,并为风险管理流程设定、风险限额确定和管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持续改造和调整风险管理模型、方法,如可以把业务的分散处理改变为集中处理,并实行远程控制,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变人控为机控,减少人为干预,防范基于道德风险的操作风险。
  (五)加强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风险管理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员工的风险理念和风险识别技能是风险管理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商业银行的竞争就是员工素质的竞争,风险管理流程的长短也与员工素质高低紧密相关。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以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和员工个人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价值理念,来激发员工合规操作和创新发展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上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优化员工素质结构,既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培育,也要努力地通过机制来引进高素质的员工。
  四、急需解决的基础问题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越来越多地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并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偏颇的认识和做法影响着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在全员中培育尊重体制价值的思维习惯和工作理念
  一个好的管理体制,通常是通过长期的比较、选择,甚至是经过反复博弈后而形成的“最不坏”的制度安排。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不坏”是体制价值的正当性基础。也正是因为设计的目标是“最不坏”可能会出现体制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冲突。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由于整体与个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必然会出现分支机构、部门在分项利益与整体管理体制、制度安排上相互矛盾。有些业务从个案而论是有道理的,严格遵循制度安排和制度要求可能会失去市场机会,相对于个体单位而言,特别是在当前绩效考核日趋严格的环境里,会损害其利益。但如果以个案否定制度设计,以局部和个案的合理性,来通融、挑战、变更制度设计,甚至习惯于通过个案变通原则,最终会影响风险管理效率。
  (二)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考核机制的推行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提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积极因素,但片面地强调买单式的激励机制已经较强烈地扭曲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买单式考核的好处在于目标直观、导向明确,便于操作;但导致的后果是对销售成本、潜在风险无暇顾及,对市场培育、技能提升、产品创新、服务改进等关系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漠不关心。从长远来看,扭曲的绩效考核机制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经营倾向,必然降低或影响基层经营单位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与主动参与,甚至于为短期、局部利益而滋生破坏底线、边界、制度设计的情绪和行为,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三)努力推进风险管理实现“五大转变”
  一是从过程管理向边界管理转变。任何一个单位的管理工作总是存在不同分工,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首先要逐步实现从具体的市场进退、客户选择、市场推进等工作中退出,确定并坚持业务发展边界;二是从向依赖典型事件判断向依靠数据分析判断转变。不能沉醉于讲故事、下文件的陈旧方法,要从研究事件发生后的数据问题进行风险结果的判断,用数据、用数理分析说话;三是从主要依靠人的控制向主要依靠技术的控制转变,如果不能通过技术、程序的控制来约束从业人员行为,仍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近年来,发案金额越来越大、操作手法极其低级的案件已经作了明证;四是从片面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除对公信贷业务,个贷业务、个人理财业务、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经营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五是从控制风险向管理风险转变。进攻是最好的防卫,商业银行正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实现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10
  [2]朱小黄.远离冰山[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迈克尔哈默.企业行动纲领[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4]《哈佛商业评论》[J]2009
  [5]普华永道.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R].2004
  [6]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J].济南:金融发展研究,2011
  [7]王东.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济南:金融发展研究,2011
  [8]保全永.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J].北京:金融研究,2005
  [9]鲁政委.流动性风险监管:国际监管潮流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北京:中国金融,2010
  [10]黄宪.银行风险管理概述[R].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1] 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2]James Lam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om Incentive to Controls[ M].London: John Wiley and Sons,2003:88-91
  [13]Casualty Acturial Society Em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Overview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R].2003
  [14] Lisa Meulbroek. Intergrated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Firm: A Senior Management Guide[ 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s.200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现代商业银行》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现代商业银行》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